当前位置:首页>>检察风采
云南法制报聚焦全省首例电商刷单骗补案:五华检察严打经济犯罪 护航数字经济显成效
时间:2025-06-25  作者:办公室  新闻来源:云南法制报  【字号: | |

2025年6月25日《云南法制报》头版


近日,五华区检察院成功办理云南省首例电商平台刷单骗补案,获《云南法制报》关注并报道。该案中,犯罪嫌疑人张某某在“6·18”电商大促期间,利用平台补贴政策,组织人员虚构交易订单,形成非法获利闭环。检察机关通过联动研判、大数据筛查及证据追踪,成功锁定其非法获利证据,并依法作出情节轻微不批捕决定,既惩治了违法犯罪,又推动了行业治理。


恶意利用电商平台规则骗取优惠既违背诚信又扰乱正常的市场交易秩序,此案中,五华区检察院不仅依法严惩经济犯罪,更通过柔性执法释放司法善意,既净化了市场环境,又激发了企业经营动力,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注入强劲司法动能。



原文如下
↓↓↓

全省首例刷单骗补案查破


“6·18”电商大促期间,正当市场监管总局发布防范国补商品骗补套补合规提示时,昆明市五华区人民检察院成功办理云南省首例电商平台刷单骗补案,斩断“刷单—骗补—分赃”黑色利益链,以刚柔并济的司法实践维护数字经济秩序。


承办案件检察官王珏介绍,犯罪嫌疑人张某某为提升店铺搜索排名、吸引真实客源,组织人员虚构交易订单,利用某平台补贴政策牟利。每完成一笔虚假订单,张某某将部分平台补贴资金作为“返利”支付给刷单人,形成非法获利闭环。五华区人民检察院联合公安机关,通过对异常订单进行研判,结合平台提供的大数据等相关信息,筛查异常数据;结合证人证言和相关账户记录追踪资金流向,最终锁定其非法获利的证据。鉴于张某某全额退赃并认罪认罚,检察机关秉持“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依法作出情节轻微不批捕决定,实现维护法律威严与营商环境保护的平衡。


“打击违法不能‘一罚了之’,更要为真诚纠错的企业留出空间。”王珏表示,办案中,检察机关既依托平台AI预警锁定线索,又通过人工核查夯实证据,坚持“一案双查”——既惩治违法犯罪,又推动行业治理。下一步,五华区人民检察院将向涉事平台制发风险提示函,建议建立商户保证金制度、优化考核机制,并联合多部门开展电商行业合规普法行动。以“办理一案、规范一片”为目标,通过全流程依法履职,既确保个案处理的严谨规范,又着力构建公平有序的网络交易法治环境。


事实上,刷单骗补在全国多地频发。6月5日,四川省商务厅通报,四川黑泽创意家居有限公司在2025年四川省家装厨卫“焕新”活动中,违规销售非补贴品类定制家具并虚开发票套取补贴,最终被取消活动参与资格,补贴资金不予拨付。在上海松江区人民法院审理的一起案件中,被告人夏某通过收购外地卖家使用修改IP地址等技术手段抢得的20余张上海餐饮消费券,虚构交易骗取政府补贴13万元,最终因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并处罚金4万元。


从篡改数据绕过监管,到虚构交易套取补贴,此类行为不仅损害电商平台经济利益,而且破坏公平竞争的市场根基。五华区人民检察院办理该案的实践表明,在严打经济犯罪的同时,通过柔性执法释放司法善意,既能净化市场环境,又能激发企业合法经营动力,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注入强劲司法动能。



院情简介 机构设置
检察职能 检察长信箱
 
开展扫黑除恶 建设善美云南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创文明单位  树检察之德
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
律师预约平台
案件信息公开
互动平台  
五华检察官方微博
五华检察官方微信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昆明市五华区人民检察院

工信部ICP备案号:京ICP备10217144号-1
技术支持:正义网
本网网页设计、图标、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